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常识

素服是什么意思(民间穿衣有忌白的习俗)

时间:2024-10-02 08:40:31  100人浏览 


那么,服饰忌白的习俗,起于何时呢?

我们可以从中国染色文化的起源说起。

我国的印染技术虽然很古老,但因染术不精,古人用之不多,所以上古时候,人们还并不忌讳白色。当时,人们基本上都穿白色衣,而丧服则以精粗为分,不以色辨。虽然当时王公贵族有了其它颜色的服装,但民间大都还是素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印染技术的提高,素服也就是白色的衣服逐渐为丧事专用。

《礼记·典礼》有这样的记载:“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这里说的就是平时的穿戴与丧服的不同之处。意思是说,作为儿女,父母还在世的时候,穿衣不可以穿纯白的。反之,也可以理解为丧服是纯素的,也就是纯白的了。

《礼记·郊特牲》中还说过:“素服,以送终也。”明确指出,素服,也就是白色,包括冠、衣、裳皆白色者是送终时,也就是丧事时穿的。

民间父母在,冠衣不纯素,即是恐有丧象的意思。不纯素者,或者冠、衣、裳有部分是染过的,带彩的。这时民间仍可服用一部分白色衣冠,说明白色还并不是严厉禁止使用的凶色。不过,一般不可“纯素”,以免不吉之象。但是,说明已开始有“纯素”不吉的讳忌心理存在了。

再后来,“送终”以“素服”的习俗逐渐固定下来,转化为一种色彩的辨别方式,使得“纯素”成为“送终”的惟一服饰色标。于是白色便在日常生活中演变成为一种令人非常惧恶厌憎的凶色了。

大约到了唐宋时期,厌白尚彩的风习便普遍流行于民间了。据《宋史舆服志》云:“中兴,士大夫之服,大抵因东都之旧,而其后稍变焉。一曰深衣,二曰紫衫,三曰凉衫,四曰帽衫,五曰襕衫。”“凉衫其制如紫衫,亦曰白衫。乾时礼部侍郎王曮奏:‘窃见近日士大夫皆服凉衫,甚非美观。而以交际居官,临民纯素,可憎有似凶服。’……于是禁服白衫……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矣。”在这份奏章里,那个叫王巗的礼部侍郎明确指出,一省的大臣穿凉衫也就是白衫,非常不好看,而且看上去像丧服,当然是要求禁止穿这种百衫上朝了。这恐怕要算是民间服饰忌白和认白色为凶色的官方从制度上加以禁止的滥觞了。

《清稗类抄》云:“臣工召对、引见,皆服天青褂、蓝袍。杂色袍悉在禁止之列,羊皮亦不得服,恶其色白,近丧服也。”明确记载皇帝召见臣子时,臣子只可以穿天青褂与蓝袍。其它颜色的服饰是禁止的,羊皮袍也不可以,讨厌它的白色,像丧服一样。

从以上所述可知,丧事尚白和喜事忌白,非从今日始,也是有渊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