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常识

烈日炎炎的诗句(七首古人著名消夏诗,带你进入清凉妙境)

时间:2024-12-06 09:26:32  100人浏览 

夏日山中

李白〔唐代〕

原诗: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拙译: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纳凉祛暑,索性敞开衣服悠然自得走进苍翠树林中。
解下头巾挂在高高的石壁上,披散着头发任由松间清凉的风吹过头顶。

点评: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生性旷达潇洒,狂放豪迈。为避酷暑,在山林中纳凉消夏时展现出无拘无束、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颇有魏晋风度。

此时的李白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然逍遥,特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达到了极点。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亲近自然的心情,通过对自身状态的描写,突出了夏天的炎热,同时也借酷热的环境,展示了诗人豪放自如的天性与神态,妙趣天成。


夏夜追凉

杨万里〔宋代〕

原诗: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拙译:

夜晚的暑热与中午时分没有差别,打开房门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片刻。
茂密竹林树丛中夏虫鸣叫的地方,阵阵轻微的凉意袭来但却并不是风。

点评:

杨万里,南宋与陆游齐名的大诗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一生诗作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并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相传杨万里在年逾不惑之后,曾有一段时日回乡闲居,夜晚喜欢在旧居旁的一座小廊桥上纳凉赋诗,写下不少情趣诗作,这是其中一首。


暑旱苦热

王令〔宋代〕

原诗: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拙译:

清风居然没有力量驱除暑天的酷热,西沉的太阳也像生了翅膀飞挂在山头不肯下降。
人们都担心这样干旱江海都要枯竭,难道老天爷也不害怕这酷暑把天上的银河晒干?
高高的昆仑山上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上也拥有永不消失的凉爽与清寒。
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前去避暑,又怎能忍心自己一个人到那里去独享神仙快乐?

点评:

王令,北宋著名诗人。生平以教书育人、传道讲学为主,有治国安民之志。北宋宰相王安石曾对其文章和为人给予极高的评价,甚为推崇。

这首《暑旱苦热》, 就展现了他胸怀天下、心忧万民的情怀。首句中一个“屠”字,表达了他对酷热干旱的憎恨之情,恨不能杀掉旱魔以安天下。随后又提醒和乞求老天尽快下雨驱热减旱。后四句中“昆仑”“蓬莱”,则是比喻朝廷庙堂和高官豪强,表示自己如果不能“兼济天下”,就终身“独善其身”而不会去出仕为官。其人品之高洁,可见一斑。


夏夜苦热登西楼

柳宗元〔唐代〕

原诗: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拙译:

酷热让我痛苦难熬半夜起床,披上衣服独自到西楼乘凉。
山川河泽凝聚着炎炎的暑气,银河闪耀明亮清澈的星光。
骄阳晒干了滋润万物的露水,旷野宁静却没有凉风送爽。
热浪滚滚汲取清凉井水洗澡,灶火般燥热打开所有门窗。
靠着栏杆久久地徘徊和彷徨,热汗全身流淌没办法擦干。
这么酷热还可能谈什么保养?抬头向北斗将疑问诉上苍。
体谅我不是姑射山冰雪仙子,想要以静胜热是毫无希望。

点评:

柳宗元,唐代杰出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政治改革后被贬谪永州时期,这一时期他个人的生活境况是十分悲惨的。但他在逆境中仍然将个人毁誉置之度外,勇敢地为民呼号。

这首诗中的写的酷暑和苦热,就隐射当时的政治和民生环境。诗的后半部分也表达了他绝不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坚决与权贵集团继续斗争的志愿。


大暑

曾几〔宋代〕

原诗: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拙译:

赤日炎炎的天气什么时候才能过去,没有地方可以找寻到一丁点儿清凉的风。
将阅读的经书杂乱无章地扔在床上,任由它们与凉爽可口的瓜果混杂在一起。
天气太热周围的山林就更加的幽静,我的茅屋和周围的树丛就显得更加幽深。
没想到暑气能够蒸腾到这样的程度,这时节就想着真的要更加珍惜时间光阴!

点评:

兰若,佛教名词中“阿兰若”的简称,意为“山林地”“清净地”“远离地”。这里是指诗人在深山中置办的学习修身的别墅。

作者曾几,学识渊博,做过南宋的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都是高官,仕途还算顺畅。这首诗是他在山中别墅中一边消夏、一边读书修身时的感触之作,也是官员们闲雅清谈、抒情遣兴之作。这首诗对仗自然、气韵流畅,也展示了作者勤奋学习修身的上进状态,是难得的佳作。


大热五首·其一

戴复古〔宋代〕

原诗: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拙译:

天地好比一座熔炼万物的炽热大窑炉,六月的暑气好像炽红的炭火在猛烈烹烧。
世间所有的人和事在大窑里陶冶熔铸,人们啊就没必要怨恨这要命的酷暑炙烤。
你开眼看看那些在秋天里丰收的百谷,正是在这炎炎的暑热中才能生长与成熟。
无边的稻田里灌溉水被晒得沸烫如汤,辛劳的农夫们背上的热汗犹如泼水一样。
他们正在夏日炎炎里如此辛苦地耕耘,我却安闲地坐着怎么敢轻易地品尝食物?

点评:

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一生不愿为官,浪游江湖,晚年归家隐居。曾经是陆游的学生,作品常常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这首描写盛夏酷暑的五言诗,说出了暑热对五谷成长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对暑天里辛勤劳作的农夫们的同情和敬意。言之有物,是标准的现实主义诗作。


夏晚诗

薛道衡〔隋代〕

原诗:

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
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拙译:

天上的太阳像流逝的大火球由中天渐渐向西倾斜,落日的余晖霞光渐渐笼罩了整座城。
高阔辽远的天空充满了明朗澄澈洁净如洗的亮色,知了叫声预示清爽的秋天就要到来。

点评:

隋代的知名诗人不多,薛道衡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做过内史侍郎、番州刺史、司隶大夫等高官。

这首小诗对仗十分工整,意境也优美而向上,读来令人身心爽朗、耳目一新。

之所以把这首短诗放在小文的最后,是因为小编也和这首诗中的薛道衡一样,祈盼着酷暑尽快消散、爽秋快些到来。在此祝愿所有阅读此文的诗友们消夏快乐,早日迎来秋的高天爽气,人生中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