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常识

什么是老字号品牌?

时间:2025-05-03 05:42:09  100人浏览 

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约有老字号1万多家,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酿造、医药、居民服务等众多行业,在满足消费需求、丰富人民生活、倡导诚信经营、延伸服务内涵、传承和展现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当中具有深远影响。

老字号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弘扬商业文明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



在这些闻名遐迩的老店中,有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提供中医秘方秘药的同仁堂,有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的"中国布鞋第一家"内联升, 以工艺品而闻名华夏的天津乔香阁。有1870年应京城达官贵人穿戴讲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瑞蚨祥绸布店,有1895年开业做珠宝为溥仪打造过皇冠的萃华金店 有明朝中期开业以制作美味酱菜而闻名的六必居,这些老字号是中华悠久历史的一部分,在这里您经历的是传统,体验的是百年不变的服务。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过去老北京人谝富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百货中药餐饮服装调味品、酒、茶叶烘焙食品肉制品民间工艺品和其他商业、服务行业。 有名的像:全聚德、狗不理、内联升等等。目前全国各行业共有老字号商家约一万多家,到今天仍在经营的却不到千家。

万隆腌腊店

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店面朝南,呈扇形,坐落于清河坊四拐角,创办人陈、张两氏,原籍宁波,以经营"金华火腿"、"家乡南肉"、"高庄风肉"自制咸肉而出名,兼营咸鲞、火腿等。万隆以重信誉、重质量,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著称。1962年改为杭州腌腊商店,改革开放后恢复原名。

邵芝岩笔庄

创建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慈溪人邵芝严在杭开了一家名为"粲花宝"的笔店,后以店主名为店名,店址在官巷口附近,自设制笔墨工场,制作的毛笔以"尖、齐、园、健"四绝为特色,深得历代艺苑儒林称著,清时列为贡品。为杭州富有书卷气息和专业特色的百年老店。笔庄精制的芝兰图牌毛笔以书写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而多次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笔庄自产自销的毛禾笔主要有羊毫、狼毫、紫毫和兼毫四大类。此外,还供应各种名贵和实用的砚台、宣纸、徽墨、笔架等文房四宝。1956年公私合营,邵芝岩与石爱文笔庄合并,后又并入隆泰昌文具店。改革开放后邵芝岩笔庄重新恢复。

胡庆余堂(杭州)

"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前为南宋惠民和济药局所设的熟药局,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两年后设胶厂在涌金门,光绪四年(1878)年在大井巷店屋落成后正式开业。它是我国全面配制中成药,规模较大,创设较早的著名国药店,与北京同仁堂齐名,有"江南药王"之誉。药店广聘江南名医,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造出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正式生产销售的成药有补益心肾,脾胃泄泻,饮食气滞,痰火咳嗽,诸风伤寒,诸火暑湿,妇科、儿科、眼科、外科,杜煎诸胶,秘制诸膏、各种花露和香油药酒等十四大类。到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如南宋宣永药典中的"牛黄清心丸"、"十全大补丸",元代名药"补中益气丸"、"石斛夜光丸"及清代名药"安宫牛黄丸"、"人参再造丸"、"六神丸"与药店祖传"辟瘟丹"等。该店标榜"济世","善举",大厅里悬挂"戒欺"匾,以示诚信。胡雪岩故世后,胡庆余堂曾数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盖"胡庆余堂"之卓著信誉声名远扬。1958年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与叶德堂国药号合并,改为胡庆余堂制药厂,1980年重新恢复胡庆余堂门市部。

张小泉剪刀

明崇祯年间,安徽黔县人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是由于采用浙江龙

泉的好钢作原料,又经过精心制作,打出来的剪子锋快耐用,与众不同。取牌名张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张小泉"剪刀。张小泉去世后,其子张近高继承父业,为保护本身利益,在"张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记"两字,视为正宗。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已列为贡品。清宣统三年,张小泉以"海云浴日"注册。至解放前夕,张小泉剪刀店濒于停业,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1958年6月,改名张小泉近记剪刀厂。张小泉剪刀以选料讲究,镶钢均匀,磨工精细,锋利异常,式样精美,经久耐用而著称,名扬海内外。

边福茂鞋店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开设于杭州长庆巷五老巷口。创建人边春豪,诸暨人,擅长制鞋手艺,其子边启昌随父习艺,善于理财,后继承父业。宣统三年(1911)迁太平坊(中山中路)营业。边福茂制鞋选料认真,注重质量,造型轻巧,帮面挺括。民国十年(1921年)在羊坝头设分店,经营皮鞋,1932年在上海设分店 。杭州俗称"头顶天,脚踏边",指的是"天章"的帽子,"边福茂"的鞋子。解放后,毛泽东、周恩来、谭震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梅兰芳、盖叫天等艺苑名流,均曾在该店定制布鞋。随着时代的变迁,皮鞋等已代替布鞋成为主流,边福茂除经营具有传统特色的布鞋外,还经营其它鞋类。

都锦生丝织厂

创始人都锦生于民国11年(1922年5月)建都锦生丝织厂,次年在湖滨设门市部。他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喜爱自然风光,精于丝织工艺,自已设计的织绵产品花色多样,层次分明,美观耐看。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都锦生出品的丝绸风景毯、五彩画壁挂获得金奖。解放后,都锦生产品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产品分为工艺织锦品,包括织锦台毯、靠垫、窗帘等,风景织物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有100多外品种,1000多种花样,其产品在国外屡屡得奖,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广合顺鞋料店

"广合顺"创设于民国初年,创始人任文华,因其是做双层皮纸手工业作坊出生,对皮料有丰富的经验。当时各大鞋店如美华、美利等店主,鉴于皮业兴旺,大有可为,因此集资与任文华合股,由任文华负责。牌号初名"任文记"设在西牌楼灰团巷内,专营红皮业务,后迁至保佑桥弄,更名为"广合顺皮革鞋料号"。此后随其它几家老店被挤垮停业,广合顺成为当时杭市皮革鞋料业的魁首。



等等一系列老字号品牌。